7月26日上午,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副研究馆员、渭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田建为项目组学员作《传承文化遗产 共筑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和保护实践》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不仅深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还分享了渭南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田建主任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遗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非遗的基本概念和保护实践以及渭南非遗的基本情况三个部分来讲解。他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我们必须珍视这份文化遗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随后,田建主任详细介绍了渭南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探索,他指出,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弘扬,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非遗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广泛参与,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推动非遗事业的繁荣发展。
此次讲座不仅让项目组成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激发了他们参与非遗保护事业的热情和动力,使学员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感到自豪,更有责任感和使命感来保护并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把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7月26日上午讲座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赴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馆参观学习,讲解员为学员们详细解说了展馆陈列的非遗项目和渭南非遗保护成果,充分展示了渭南深厚的文化底蕴。渭南市非遗展示传习馆作为展示和传承渭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馆内藏品丰富,展示了包括面花、皮影、剪纸、刺绣以及多种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众多非遗项目。学员们通过参观民间文学展区、传统戏剧展区、曲艺展区、传统美术展区等七个展区,对整个渭南市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项目组学员对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为他们提供了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学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参观的所见所闻融入到阿宫腔创作和演出中去,继续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董纾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