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表演专业师生赴陕旅“12·12西安事变”剧团开展专业见习活动

日期:2019-04-22来源: 作者:关注:


为加强本科专业建设,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舞台剧的魅力,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拓展表演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平台,我院于4月17日下午2点,组织表演专业2017级、2018级152名学生赴陕旅华清宫演出剧场观摩学习了大型历史情景剧《12·12—西安事变》的演出。我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帆、表演专业负责人吴康肇及2017级辅导员丁孝鹏出席了此次活动。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的历史事件。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12·12》全剧音乐创作一共分为:走进12·12、烽火古城、矛盾激化、匆匆密谋、箭在弦上、枕戈待旦、大战在际、枪声破晓、统一战线、世事沧桑等十幕,音乐通过宏大的交响管弦乐

、交响合唱、电子音乐以及极富陕西地域特色的音乐表现呈现出一幅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表现出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志士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以及国家情怀。所有观众的情绪都被带动起来了,现场掌声雷动。这次舞台剧不仅让同学们可以近距离体验,学习并且感受演员生动的表演,更警醒着同学们牢记历史,缅怀先烈。

全剧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剧情细节感人,融合多元化舞台手段。以令人震撼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全方位再现了发生在1936年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西安事变。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一个民族最为难时刻的命运角逐

这次舞台剧使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该剧更以震撼的视觉、听觉效果让同学们感受超豪华、全视角的360度的观看体验,刷新了对舞台剧的视听感官

该剧在全国首创“影画”的节目表现形式,运用高端科技灯光、音响、机械装置设备以及多媒体投影技术、剧院技术和蒙太奇等电影表现手法,达到现代科技与文化景观融合、电影画面与舞台戏剧融合的创意效果。

这次观看舞台剧的体验,使表演系同学认识到舞美的重要性,利用舞台灯光设备和技术手段,随着剧情的发展,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环境、渲染气氛,突出中心人物,创造舞台空间感和时间感,塑造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并提供必要的灯光效果。让同学们了解到应该全面、系统的考虑人物和情节的空间造型,严谨的遵循造型规律,运用好手段。

为了更好的舞台学习,希望学校可以开发演艺厅等大型场地,为同学提供实践活动场所,并组织相关的了解舞台灯光及设备控制的实践课程活动。

《12.12》通过各种舞台与影视特技手段,打斗、爆破、摔落效果上的“真实”:真看、真听、真反映,给观众真实的特技特效体验。突破传统舞台、布景的模式,以真实场景与建筑为舞台,营造真实的历史地域氛围,给观众以真实的视听体验。

通过对《12.12》的观看与学习,让同学们意识到形体表现对于一场剧目完成度及舞台效果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今后的形体学习过程中,除了学习形体技巧与舞蹈之外,应该加入戏剧舞台形体元素训练,如打、摔、闪躲等舞台对抗性动作

走进《12.12》,观看者即是观众,也是演员。真实的场景与布景,再现故事中真实的时代、地域与民俗氛围,建筑物按照1:1的比例建筑,视觉上注重建筑的真实感、立体感。此次舞台剧的观赏,让我们感受到“战火”在脚下燃烧、“子弹”在身边飞过的奇妙体验。日后,希望可以多进行这种剧目观赏,让同学们在兴趣中了解戏剧、舞台剧,提高着自身修养及专业文化素养。(通讯员:吴康肇)

上一条:“追梦·我心中的歌”——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我校青年教师安洁举办独唱音乐会 下一条:表演专业原创作品《晚秋》参加第八届西安戏剧以第一名的好成绩成功入围复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