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名师专家为学员作精彩报告

日期:2024-07-18来源: 作者:吉喆关注:

2024年7月17日至7月18日,中国木偶皮影艺术学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华县皮影雕刻技艺非遗传承人薛宏权,渭南市总工会三级调研员阿宫腔剧种音乐研究者、阿宫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丁旺,国家一级演员宋彩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讲师张继超,四位专家为《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项目学员作专题讲座。

7月17日上午,薛权宏以“陕西皮影造型、制作及创新路径”为主题,为现场学员呈现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他专业细致地为学员从皮影的起源、艺术特点、造型艺术、创新路径等四个方面讲述陕西皮影。他表示,传统的艺术要流传下需要创新,创新是最有生命力的传承。民间艺术源自人民群众,它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而独立存在。薛宏权讲述到,“影戏本是圣人留,未曾开演灯打头,一口叙述千古事,劝善贬恶说春秋”,这是皮影戏艺人对皮影剧本内容的概括性描述。所以皮影戏只有符合大众与时俱进的审美才会更具生命力。

7月17日下午,陕西省音乐家协会会员,阿宫腔剧种音乐研究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渭南市总工会三级调研员、曾担任富平县阿宫剧团乐队小提琴、二胡演奏员杨丁旺,为学员们作《富平阿宫腔音乐特点》专题讲座。杨丁旺为学员们详细介绍了阿宫腔音乐的特点,通过理论结合音频的方式为学员深度剖析。他强调,阿宫腔是关中戏剧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音乐特色的小剧种,并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宫腔早期以灯影形式演出,并且在咸阳、礼泉、兴平、三原、富平等渭北地区广为流传,现仅有富平县一地保留。阿宫腔的戏曲音乐包括四个部分,其中唱腔音乐是阿宫腔音乐的核心,是塑造人物形象、烘托舞台气氛、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体现阿宫腔剧种特色的主要形式。最后,他鼓励学员们要认真汲取剧种的优秀传统,切实提高阿宫腔的表演水平,为继承和发展阿宫腔打下坚实的基础。

7月18日上午,国家一级演员、项目授课专家宋彩萍,阿宫腔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丁旺两位老师为学员教授了“阿宫腔”经典唱段专业技能课,针对阿宫腔的咬字、气息、音区转换、衬字拖腔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在课程中,宋彩萍、杨丁旺两位老师逐句为学员们教唱阿宫腔经典唱段,分组上台演唱,鼓励学员们积极互动,让学员们受益匪浅。此外,本次唱腔课程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员们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演练,不仅掌握了阿宫腔唱腔的基本技巧,还深入了解了阿宫腔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他们纷纷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传承和发扬阿宫腔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7月18日下午,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专业博士,西安工业大学文学院讲师张继超,为学员讲授《戏曲鉴赏》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深入剖析经典折子戏,提升学员对阿宫腔乃至戏曲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表演技巧。授课过程中,张继超不仅详细讲解了折子戏的剧情、人物性格、表演技巧等要素,还结合自身的表演经验,为学员们展示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课程的学习,他们对阿宫腔及戏曲艺术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的决心。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戏曲鉴赏》课程还特别注重互动与实践。学员们在欣赏折子戏的同时,还积极参与讨论,通过模拟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亲身体验了戏曲艺术的魅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增强了学员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和鉴赏能力。

《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项目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重要资助项目之一,旨在通过专业培训和艺术实践,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的戏曲表演人才。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学员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为项目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一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名师专家为学员作精彩报告 下一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名师专家为项目作精彩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