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名师专家为项目作精彩报告

    日期:2024-08-03来源: 作者:李琳、吉喆关注:

    近日,我校莫斯科艺术学院的杨军燕教授、我院李琳老师以及项目负责人陈波老师分别为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项目的学员们带来了三场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

    8月2日上午,杨军燕教授以秦东地方戏曲为主题,深入剖析了其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以及在高校中的传承现状。她特别强调了我校大学生老腔社团的发展历程,从小团队逐步成长为现如今660余名成员的大团队,凸显了我校在传统文化教育和推广方面的显著成效。此外,杨教授还通过丰富的案例,分享了秦东地方戏曲在高校校园内外的演出实践和文化交流活动,展示了如何通过教育和科研活动激发我校师生对戏曲艺术的深厚兴趣和创新潜能。

    同日下午,李琳老师以“声乐艺术与戏曲唱腔探究”为题,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座。她首先概述了声乐演唱与戏曲艺术的相关理论,强调了气息、发声、共鸣和咬字在演唱中的重要性。接着,李老师结合阿宫腔的声腔特点,深入探讨了声乐技巧在阿宫腔演唱中的应用,指出“字、气、劲、味”是掌握阿宫腔唱腔的核心。互动环节中,李老师根据学员们的演唱展示分享了戏曲演唱中常见的问题,如冒调、高音困难和气息不足等,为学员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8月3日上午,陈波老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讲座中深入探讨了非遗的内涵与价值,强调了其在维护文化多样性、塑造民族认同和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系统阐释了非遗的历史、艺术和社会价值,并着重讲解了保护非遗的基本原则,如原真性、活态性和可持续性。此外,陈老师还进一步分析了非遗在当代的传承策略,特别是教育推广和社会活动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有效激发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讲座以深刻的保护理念和对未来发展的积极愿景,成功激发了学员们投身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热情。

    学员们对杨军燕教授关于秦东地方戏曲的深入分析、李琳老师对声乐艺术与戏曲唱腔的精辟讲解,以及陈波老师对非遗保护原则的全面阐释给予了高度评价。三场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触动,不仅丰富了学员们对戏曲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更为学员们在文化推广和教育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新视角和方法,还激发了他们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传承的热情。他们纷纷表示,要将把所学知识和启发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为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新一代文化传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上一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名师为学员作精彩报告 下一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项目组学员赴咸阳、西安学习开展实践观摩学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