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项目组学员赴咸阳、西安学习开展实践观摩学习

    日期:2024-07-30来源: 作者:张祎、赵彬宏关注:

    近日,2024年国家艺术基金《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项目组学员赴咸阳市张志荣弦板腔班社、西安易俗社、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开展实践观摩学习。

    7月30日上午,项目组学员满怀对弦板腔皮影戏的新奇来到了咸阳市礼泉县张志荣弦板腔皮影戏班社。一行人观看了弦板腔皮影戏表演,随后老艺人从幕后移至台前,向大家逐一介绍了弦板腔伴奏乐器,其中一位学员激动地说:“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大开眼界,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皮影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希望能够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带回单位,与同事们分享。”

    此次对弦板腔皮影戏的观摩学习,不仅让大家感受到了弦板腔剧种的艺术魅力,加深了学员们传统皮影戏的认识,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舞台表演和艺术创作增添了新的灵感。

    实践课环节,学员们赴西安易俗社进行观摩学习。在易俗社讲解人员的引导下,一行人参观了易俗社百年博物馆和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了解了易俗社的百年变迁以及秦腔艺术发展演变历程,学员们被两个博物馆陈列的著名秦腔人物、服装道具和代表性剧目等丰富的馆藏资料深深地吸引和震撼。

    随后,大家来到易俗社排练厅,观摩了西安易俗社秦腔《昭君行》的排练环节,演员们精湛的舞台表演技艺和独特的唱腔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每一位学员。不少学员表示,通过本次观摩学习,让他们对秦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增强了大家今后从事戏曲艺术的传播和推广的信心。

    西安易俗社原名"陕西伶学社",于1912年在西安成立,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的剧社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个集教育、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表演艺术团体。李桐轩、孙仁玉、范紫东等编剧、研究、导演群体,在这里留下了琳琅满目的艺术瑰宝。

    最后,学员们在实践课环节赴西安索菲特人民大厦大剧院观摩2024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梨园华章,秦韵悠扬”。本次会演内容丰富多彩,包括秦腔、眉户、京剧、川剧、越剧、合阳线腔、提线木偶、阿宫腔、西府曲子、曲牌与摇滚、皮影及仗头木偶等

    秦腔优秀剧目会演以《华夏颂》拉开了序幕,从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新仓、赵杨武、王航等名家的表演中,学员们感受学习戏曲舞台表演中,表演者对“唱、念、做、打”的每招每式分寸拿捏与精彩呈现。

    眉户《梁秋燕·阳春儿天秋燕去田间》《十二把镰刀》,秦腔《红灯记·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血泪仇·共产党为人民寸步打算》《洪湖赤卫队·洪湖水浪打浪·自从来了共产党》,京剧《智取威虎山·打虎上山》等经典作品展现出优美的唱腔与美轮美奂的精彩表演,不仅从舞台表演技艺呈现角度给学员以视觉与听觉的饕餮盛宴,更是从内容上为全体学员科普红色中国光辉不朽的奋斗历史,这对于青年一代戏曲演艺人员的成长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秦腔《火焰驹·表花》《金榜题名·祭灶》《戏曲联唱》,秦腔历史剧《千古一帝·将军慷慨求重任》以及秦腔《戏曲联唱》等传统戏剧曲目则呈现出当代戏剧表演艺术家“古调新弹”的创新之道。《陕西地方戏曲音乐联奏》则是合阳线腔、提线木偶、阿宫腔、西府曲子、曲牌与摇滚、皮影及仗头木偶等多种地方戏曲的集合呈现,舞台上随着不同地方戏曲作品异彩纷呈,生旦净等行当轮番上演,给人以万花筒般目不暇接的感受,让人真正理解了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含义,真正显示出传统戏曲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繁荣、文化自信的豪情壮志。

    在川剧《岁岁重阳》选段、秦腔现代戏《织梦人》《西京故事》《花儿声声》《生命的绿洲》等选段表演中,项目组学员跟着音乐、和着剧情,感受着自己努力学习发展戏曲文化应有的责任担当。最后,交响乐《大美秦腔》在高亢激越与恢弘大气里,尽显秦腔发展历史中的繁音激楚、热耳酸心与人们血气动荡的艺术情怀。

    观摩活动结束后,学员们在返程途中依然沉浸在本次视听艺术的饕餮盛宴之中。本次戏曲会演观摩活动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到秦腔艺术家们精湛的技艺,以及戏曲艺术带给大家的心灵震撼与艺术浸润。

     

     

     

    上一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名师专家为项目作精彩报告 下一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名师为学员作精彩报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