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教师教育类专业用)
所属学院:音乐学院 学科门类:音乐学
专业大类:音乐舞蹈学 专业代码:130202
适用年级:2022级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新时代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立足渭南、面向陕西、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师德师风和从教信念、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浓厚的艺术情怀,具有较强的师范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协作精神、终身学习意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音乐教学和传承、弘扬地方音乐文化艺术等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定位:立足渭南,面向陕西,辐射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定位:具备扎实音乐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技能,做精优势应用学科,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校发展定位:到2025年,建成师范特色鲜明的地方一流大学,到2035年,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一流师范大学,到2050年,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一流大学。
本专业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重视师范生职业能力、素质结构与发展潜质,学生在毕业5年后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目标1:立德有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扎根基层,乐于奉献;坚持立德树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法,克己敬业;具有较高的思想认识水平、政治觉悟和音乐文化品位,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身心健康,乐观向上;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无愧于社会、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教师。
目标2:施教有法。具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音乐教学实践;熟悉学情,因材施教;具有良好的音乐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熟练掌握相关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自主设计制作教学课件,善于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关注音乐学科课程改革的发展态势,能够遵照课程标准开展课堂教学,指导课外学习活动;教育教学能力较强,能够胜任中学音乐教学与研究工作。
目标3:育人有方。秉持全面育人,科学育人;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音乐教育教学活动,善于将音乐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有机结合;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与特点,具备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班主任工作;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善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做学生全面发展的知心人。
目标4:发展有续。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具有比较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音乐学科专业素养;跟踪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特别是音乐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不断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掌握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善于反思,能够针对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成长为区域音乐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二、毕业要求
总体表述: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基础教育音乐学科优秀教师的师德规范和艺术情怀,掌握音乐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音乐学科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学生应该既重视专业的“工具性”,又强化专业的“艺术性”,达到“能弹”“能唱”“能说”“会写”“善教”“可发展”的基本要求。
分项表述:
指标1:师德规范。爱党爱国,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知识,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为人师表,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熟悉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指标2:教育情怀。克己敬业,扎根基层,热爱基础教育,乐于奉献。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形成健全人格。重视发挥音乐学科优势,自觉承担弘扬优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
指标3:学科素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掌握音乐学科的基本性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关注音乐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具备较好的文艺鉴赏能力、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素养。
指标4:教学能力。具备从事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能力,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及不同学段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开展混合式教学。善于开展教学研究,具备初步的教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
指标5:班级指导。贯彻德育为先原则。系统掌握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策略与方法,能够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深入了解不同时期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能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指标6:综合育人。发挥音乐及相关学科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
指标7:学会反思。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关注音乐学科前沿动态,对自身教师职业进行合理规划。具有一定的专业反思能力与创新意识,善于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指标8:沟通合作。准确把握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具备一定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与矛盾。具备团队协作意识,乐于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与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1.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
培养目标 |
培养目标 1 |
培养目标 2 |
培养目标 3 |
培养目标 4 |
毕业要求 1 |
√ |
|
√ |
|
毕业要求 2 |
√ |
|
|
√ |
毕业要求 3 |
|
√ |
√ |
√ |
毕业要求 4 |
|
√ |
√ |
√ |
毕业要求 5 |
√ |
|
√ |
|
毕业要求 6 |
√ |
|
√ |
|
毕业要求 7 |
|
√ |
|
√ |
毕业要求 8 |
|
|
√ |
√ |
2.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及对应教学环节
专业毕业要求 |
毕业要求指标点 |
主要支撑课程、支撑环节 |
1.[师德规范] 爱党爱国,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知识,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为人师表,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熟悉教育法规,具有依法执教意识。 |
1.1政治信念:爱党爱国,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知识。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思想道德与法治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 4.形势与政策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7.创新创业基础 8.形式与政策 二、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教育学基础 2.德育与班级管理 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三、集中实践环节 1.军事技能 2.毕业论文 |
1.2职业道德:遵守相关政策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持为人师表,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大学体育 2.创新创业基础 3.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 4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二、教师教育课程 1.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2.现代教育技术 3.中学生心理辅导 4.中学教育学基础 三、集中实践环节 1.教育实习 2.教学研习 3.教育见习 5.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
2.[教育情怀] 克己敬业,扎根基层,热爱基础教育,乐于奉献。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重视发挥音乐学科优势,自觉承担弘扬优秀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使命。 |
2.1教育使命: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有从教意愿,对中学教师职业有强烈的认同感,扎根基层,乐于奉献。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大学体育 2.形势与政策 3.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5.劳动教育 二、教师教育课程 1.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2.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三、集中实践环节 1.教育实习 |
2.2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素质教育理念,具有艺术素养和科学精神,坚持因材施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教学与关注社会相统一。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思想道德与法治 二、专业必修课程 1.中国古代音乐史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3.西方音乐史 二、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教育学基础 2.教育心理学 3.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三、集中实践环节 1.第二课堂 2.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
2.3文化传承:善于发挥音乐学科优势,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自觉弘扬优秀中华音乐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教育观念,增强中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教育情怀。 |
一、学科基础课程 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2.音乐欣赏 二、专业必修课程 1.中国古代音乐史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三、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2.中学音乐教学专题 四、集中实践环节 1.必读书目阅读 |
3.[学科素养] 系统了解音乐通识类相关知识,掌握音乐学学科的基本性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关注音乐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中学音乐 |
3.1专业素养:了解音乐学教学前沿知识,关注音乐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初步具有指导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系统掌握音乐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钢琴即兴伴奏、乐器的演奏的基本专业素养。 |
一、学科基础课程 1.基本乐理 2.视唱练耳 3.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4.音乐欣赏 二、专业必修课程 1.中国古代音乐史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3.西方音乐史 4.声乐 |
教育教学类的相关知识。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创作能力,演奏、演唱能力,具有一定跨学科知识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
|
5.钢琴 6.钢琴即兴伴奏 7.器乐 8.合唱与指挥 三、集中实践环节 1.必读书目阅读 2.毕业论文 |
3.2教学素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 掌握音乐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智慧,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育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
一、学科基础课程 1.基本乐理 2.视唱练耳 二、专业必修课程 1.艺术学概论 2.声乐 3.钢琴 4.钢琴即兴伴奏 5.歌曲作法 6.和声学 7.曲式与作品分析 8.器乐 9.合唱与指挥 三、教师教育课程 1.音乐学科教学论 2.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3.中学音乐教学专题 4.中学音乐研课的理论与实践 5.大学语文 6.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
3.3通识素养:了解信息技术、美术、舞蹈学、创新创业、劳动教育、军事基础等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工具与方法、外语和文献检索等工具性知识,具备较好的综合应用能力。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大学英语 2.信息技术素养(文) 3.大学体育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形式与政策 二、学科基础课程 1.音乐欣赏 2.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三、专业必修课程 1.创新创业基础 2.形体与舞蹈 四、集中实践环节 1.军事理论 2.军事训练 3.普通话应用 五、教师教育课程 1.美术基础与鉴赏 2.现代教育技术 |
|
4.1教学理念:熟悉中学音乐课程标准,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能够根据音乐学科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学生特点等,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教案设计;能根据课程设计,创设合适的音乐课程学习环境,落实课程教学任务,掌握分析解决教学难点的知识与方法,使学生树立科学的音乐教学理念。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信息技术素养(文) 二、学科基础课程 1.基本乐理 2.视唱练耳 三、专业必修课程 1.声乐 2.钢琴 3.钢琴即兴伴奏 4.歌曲作法 5.和声学 6.曲式与作品分析 7.器乐 8.合唱与指挥 |
4.[教学能力] 掌握音乐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及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初步开展专业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
|
四、教师教育课程 1.教育心理学 2.音乐学科教学论 3.中学音乐教学专题 4.心理学基础 5.中学教育学基础 6.中学生心理辅导 7.现代教育技术 8.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9.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五、集中实践环节 1.教育见习 |
4.2教学方法: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结合专业教学能力,通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初步具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技能,能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信息技术素养(文) 2.大学体育 二、专业必修课程 1.钢琴即兴伴奏 2.视唱练耳 三、教师教育课程 1.信息技术素养(文) 2.现代教育技术 四、集中实践环节 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2.教育实习 3.第二课堂 |
4.3教学研究:养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意识,能够围绕中学音乐教学实践开展研究,融合音乐知识、理论、实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深入探索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一、学科基础课程 1.基本乐理 2.视唱练耳 二、专业必修课程 1.歌曲作法 2.和声学 3.曲式与作品分析 4.西方音乐史 5.合唱与指挥 |
|
三、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2.现代教育技术 3.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 四、集中实践环节 1.教育研习 2.毕业论文 |
5.[班级指导] 贯彻德育为先原则。系统掌握班级建设与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策略与方法,能够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深入了解不同时期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能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
5.1班级管理: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中学阶段班级管理的原理、策略和方法以及学习新的教育管理理论,能够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班级管理信念,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意识。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思想道德与法治 二、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生心理辅导 2.中学教育学基础 3.中学音乐研课的理论与实践 4.德育与班级管理 三、集中实践环节 1.教育见习 2.教育实习 |
5.2班级建设:掌握中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具有与学生、家长、社区等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能够合理分析解决教学与管理实践相关问题。 |
一、教师教育课程 1.德育与班级管理 2.美术基础与鉴赏 3.教育心理学 4.中学生心理辅导 5.中学教育学基础 二、集中实践环节 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
5.3学生指导:积极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
一、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生心理辅导 2.德育与班级管理 3.心理学基础 4.教育心理学 二、专业必修课程 1.形体与舞蹈 三、集中实践环节 1.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2.教育实习 |
6.[综合育人] 发挥音乐及相关学科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能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6.1学科育人:依据音乐及相关学科的育人特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的有机结合,善于营造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的氛围,多途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大学体育 二、学科基础课程 1.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三、专业必修课程 1.钢琴即兴伴奏 2.歌曲作法 3.和声学 4.曲式与作品分析 5.合唱与指挥 四、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音乐学科教学论 |
6.2活动育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和谐身心,健康成长。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大学体育 2.形势与政策 3.劳动教育 4.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5.军事理论 6.信息技术素养(文) 二、教师教育课程 1.德育与班级管理 2.美术基础与鉴赏 三、集中实践环节 1.见习 2.军事技能 3.研习 |
7.[学会反思]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了解国内外音乐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关注音乐学科前沿动态, 对自身教师职业进行合理规划。善于分析和解决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
7.1终身学习: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树立终身发展理念,养成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良好习惯。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大学英语 2.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3.信息技术素养(文) 二、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教育学基础 三、专业必修课程 1.艺术概论 2.声乐 3.钢琴 4.器乐 四、集中实践环节 1.必读书目阅读 |
7.2教学反思:具有反思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素养,初步掌握教育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和策略,能够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有效诊断,提出改进思路。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形势与政策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军事理论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2.音乐学科教学论 3.中学音乐教学专题 三、集中实践环节 1.教育研习 2.毕业论文 3.教育见习 4.教育实习 |
7.3创新教学: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发展现状,掌握音乐教改动态,及时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
一、学科基础课程 1.基本乐理 二、通识教育课程 1.信息技术素养(文)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形式与政策 三、专业必修课程 1.歌曲作法 2.西方音乐史 3.中国古代音乐史 4.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四、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音乐教学专题 2.中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3.教育心理学 4.中学音乐研课的理论与实践 5.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 6.现代教育技术 |
|
五、集中实践环节 1.必读书目阅读 2.毕业论文 |
8.[沟通合作] 准确把握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具备一定沟通协调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关系与矛盾。具备团队协作意识,乐于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与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
8.1沟通能力: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学会聆听,发表意见,进行汇总。培养涵养亲和力和包容心,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与同事等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大学英语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劳动教育 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7.思想道德与法治 二、学科基础课程 1.视唱练耳 三、专业必修课程 1.创新创业基础 四、教师教育课程 1.心理学基础 2.中学生心理辅导 3.德育与班级管理 4.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5.中学教育学基础 五、集中实践环节 1.第二课堂 |
8.2合作能力: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了解中学教育团队协作的类型和方法,具有开展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的能力。 |
一、通识教育课程 1.劳动教育 2.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军事理论 5.思想道德与法治 二、学科基础课程 1.视唱练耳 三、专业必修课程 1.形体与舞蹈 |
|
2.合唱与指挥 四、教师教育课程 1.中学教育学基础 2.现代教育技术 3.大学语文 五、集中实践环节 1.教育见习 2.教育实习 3.军事技能 4.教师职业技能训练 |
三、学制、修业年限、学分要求和授予学位
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在校学习时间可为4-6年。修满164学分,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授予相应的学士学位。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音乐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
声乐、钢琴、器乐、钢琴即兴伴奏、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及作品赏析、外国音乐史及作品赏析、音乐学科教论、音乐学科中学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合唱与指挥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见习、毕业实习、研习、必读书目阅读、毕业论文、五项全能比赛、毕业音乐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乐队、合唱团等,其中:
⒈毕业实习14周,安排在第7学期。学生根据具体实习内容填写“毕业生实习考核表”,写出实习总结并进行课堂教学汇报展示。
⒉军事训练2周,安排在第1学期。
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7周,安排在第7-8学期。毕业论文选题导向在中学音乐教学等领域。
⒋社会调查不少于2次,分别安排在第一、二、三学年暑假。
⒌教育见习、研习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安排,累计时长不少于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