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 >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项目组学员赴华阴老腔传承保护中心、华州国际皮影博览园、大荔县碗碗腔传习基地观摩学习

日期:2024-07-19来源: 作者:张祎关注:

7月19日上午,国家艺术基金《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项目全体学员前往华阴老腔传承保护基地中心参观学习。首先,师生们参观了华阴老腔传承基地,通过老腔传承人的介绍,学员们了解了华阴老腔的历史概况、艺术特点、发展现状等,让大家对华阴老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随后,一行人观看了华阴老腔表演,老艺人们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展现了华阴老腔的独特魅力,让大家感受到了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震撼力。观赏表演后,在老艺人的指导下,学员学唱了华阴老腔经典唱段,老艺人现场进行特色乐器教学,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下午,学员们前往华州国际皮影博览园观摩学习。一行人观看了明清皮影博物馆、皮影雕刻制作流程、皮影工艺品展区,欣赏了传统碗碗腔皮影戏和现代皮影剧。在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华老师等老艺人的共同演绎下,大家共同领略了传统碗碗腔的细腻幽雅、婉转缠绵,同时也感受了现代皮影剧的独特魅力。华州皮影造型优美,人物个性特征明显,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其制作通过选皮、浸泡、刮铲、雕刻、着色,到最终的熨平、缀合,每一步都凝聚了艺人的心血和智慧。学员们通过近距离欣赏皮影戏演出,观看皮影制作流程,加深了他们对传统影戏及皮影雕刻的认识。

实践课环节,学员们还来到了大荔县碗碗腔传承基地。在参观交流过程中,省级非遗传承人王进法老师带领班社成员为大家们表演了碗碗腔传统经典剧目,其唱腔优雅细腻,婉转悠扬,让学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戏曲的韵味和文化价值。演出结束后,学员们和老艺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他们还学唱传统碗碗腔《桃园借水》唱段。学员们表示,将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转化为新的学习动力,为戏曲的传承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近期的实践观摩学习,不仅丰富了学员们的艺术视野,同时加深了大家对地方戏曲剧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

上一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何玉人为项目学员授课 下一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系列报道│国家一级演员宋彩萍、魏思军老师为项目学员授课

关闭